1、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意指经济、环境及当地人的生活水平皆能提高的一种旅游业。
2、S技术应用:利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3S技术,进行旅游资源调查、规划、管理和环境监测,提高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政策与法规 制定可持续旅游政策: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答案】:参考答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系统中不可分割的要素。因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也应从生态、经济、社会三个角度来理解。它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1)生态的持续性;(2)经济的持续性;(3)社会的持续性。
4、为使旅游业持续、协调发展,有必要分析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方式和所造成的结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5、永续旅游”(Sustainable Tourism)又可称为“持续旅游”。这一概念源于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cvelonent)。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曾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也让人类付出了极大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的代价,使持续发展难以为继。
——2022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后疫情时代智慧旅游成为“解药”【组图】旅游景区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旅游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张家界(000430)、华侨城A(000069)、黄山旅游(600054)、天目湖(603136)、 西藏旅游(600749)等。
助力景区进行产业升级。发展智慧旅游 疫情过后,国家发布一系列政策助力旅游行业发展,其中,发展智慧旅游为主旋律,具体内容如下:综上所述,后疫情时代,旅游行业内企业应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智慧旅游。
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
因此,在行业重灾区,疫情蔓延到目前为止基本得到控制,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最近国内旅游全面封杀,居民终止出行计划,各大景区关闭,大型文化旅游活动取消,入境旅游基本停止。许多国际航空公司暂停了往返中国的航班,导致入境旅游几乎停止。出境游也受到了重创。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起步阶段:特点:旅游主要作为外事接待活动的补充,尚未形成独立的产业。主导:政府主导,以接待外国友人和展示国家形象为主。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旅游资源开发有限。服务:尚未形成标准化、专业化。意义:此阶段的探索与尝试为后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开创阶段(1949年-1977年) 新中国旅游业的诞生以“华侨服务社”和“中国国际旅行社”的成立为标志。 新中国现代旅游业的拓展则以“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的成立、中国客源市场的转变以及旅游者构成的多元化为标志。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从起步到快速发展,再到多元化与高质量发展的跃迁过程。这一过程中,旅游业不仅为国民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更成为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开创阶段 标志事件:以“华侨服务社”和“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建立为新中国旅游业的诞生标志。 拓展标志:“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的成立,以及中国客源市场的转移和旅游者构成的变化,标志着新中国现代旅游业的拓展。
政府政策 自20世纪初,中国政府便开始关注旅游产业的发展,将旅游正式纳入国家政策。1928年,国民政府成立旅游局,推行旅游发展政策,建设旅游设施。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继续制定旅游政策,尤其在改革开放后,旅游产业获得政府大力支持,规模与质量不断提升。
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开创阶段(1949年-1977年)标志:新中国旅游业的诞生是以华侨服务社和中国国际旅行社这两个旅游机构的建立为标志的。
喀斯特地貌广布:贵州的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是旅游的一大看点。这种地貌形态独特,风景秀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气候条件宜人: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凉,适合旅游。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贵州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如遵义会议会址、赤水河等,都是极具历史价值的景点。
快速增长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中国国际客源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近年来,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实现稳步增长,国际旅游市场潜力巨大。旅游需求多元化 国际游客在中国旅游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旅游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有充裕的客源市场,因而旅游者人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 (5)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贫困地区尽快脱贫致富,在中国,绝大多数高品位、有特色的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贫苦地区,许多资源也面临着由于贫困而导致的破坏。
1、理念上的大旅游观念进入主流意识,建设世界旅游强国被确立为我国旅游业的一个阶段性目标。这一阶段的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是前一阶段管理体制改革的细化和完善,旅游管理体制向细部发展。 1999年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由亚洲旅游大国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强国,使旅游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目标。
2、是的,中国是旅游强国。中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多样性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罕见的。从雄伟的长城到神秘的丽江古城,从秀丽的桂林山水到壮丽的黄山,这些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址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
3、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随着“515战略”、“旅游+”战略、“全域旅游”战略、“一带一路”旅游合作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中国将迎来提质增效发展阶段,世界将充分分享中国巨大的出境旅游、投资市场、人才引进和资本输出。
4、这将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化进程,提升中国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中国从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转变。综上所述,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是规模不断扩大、地位日益重要,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未来,随着人们对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旅游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
1、二)制定可持续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在旅游业的发展中,不做规划或规划不善可能导致对环境、资源和文化的严重破坏,而按照可持续思想,对旅游业进行科学地规划,则可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旅游在环境和经济利益的同时,使可能发生的环境或文化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
2、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开发和利用的种类越多,级别越高,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越大。(2)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综合、系统的发展观,它不同于传统经济学中“经济增长”的含义。
3、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的直接贡献 旅游业为地方经济提供了显著的直接收入来源。游客的消费支出、旅游相关服务费用以及旅游带来的就业机会和税收都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例如,中国丽江古城的旅游业提供了超过6000个就业岗位,占到全市就业的24%。
4、可持续旅游(Sustainable Tourism)强调以长远视角开展旅游经济活动,质疑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性,并确保旅游活动不超出旅游接待地区未来有能力接待游客的范围。中国在这一领域提出了可持续旅游的概念,北京六艺旅行社有限公司为此创立了中国可持续旅游协会。
5、关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如下: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不破坏当地自然环境,不损坏现有和潜在的旅游资源,及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保护已开发的现有资源的情况下,在环境,社会,经济三效合一的基础上持续发展的 旅游经济 开发行为。中国可持续旅游协会的创办起源于公司一次外出活动。
6、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正确处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对策选择,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和完善,要跟着旅游业的发展而日趋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