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山西省是能源大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它却尚未成为经济强省。为改变这种状况,山西省政府提出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
山西省虽然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但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这些地区的贫困状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理环境因素: 山西地形复杂,部分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是能源丰富充足 (但是利用率极低,并没有给山西老百姓带来实际的好处)旅游资源丰富 (完全没有整合,不能形成旅游产业化)劣势:山西的地理位置属于中部,山区地形特点决定交通不便利。山西人的观念陈旧,思想保守 。国家政策支持比较少,这点也是比较不利的因素。
山西省的能源资源丰富,而其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资源外运能力不足,产业层次较低,环境污染严重等,故主要从加快铁路建设,提高煤炭的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和保护环境等方面分析。
实施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必要性在于,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煤炭资源整合,将2600个矿整合为1000个矿,产能从30万吨提升至90万吨;焦炭产能从2亿吨压缩至2亿吨;钢铁产能压缩5000万吨;电力行业淘汰10万千瓦以下装机能力400万千瓦。
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旨在通过深化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速科技进步与创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这充分体现了“十二五”规划的精神,是落实规划建议的具体实践。
根据国家对资源型转型试验的要求,根据中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总的要求是,资源型产业要新型化、接续替代产业要规模化,要实现一产、二产、三产,三个产业的协调发展。具体的部署是,实现“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
山西在改革试验中需正确处理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经济偏重导致环境污染与生态欠账。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将促进山西在经济转型的同时实现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山西省近年已对资源型经济转型进行有益探索,但资源型经济的复杂性和长期性需注意处理市场与政府关系。
综上所述,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是国家推动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实施全面、系统性的改革措施,山西省将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城乡一体化发展与民生保障的多重目标,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与示范。
1、山西火电装机容量为293亿千瓦,是山西电力工业总装机容量的53%。山西省是全国火电发电容量最大的省份,在全国火电装机容量中占比超过20%。其中,山西省有9家火电企业,拥有31座燃煤机组,运行机组装机容量超过20亿千瓦,拥有各类火电机组装机容量超过10亿千瓦。
2、内蒙古的托克托电厂,大唐集团的旗舰,装机容量672万千瓦,堪称全国之冠。 山西神头电厂,国家电投的代表,拥有32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 河北曹甸妃电厂,华润电力的主力,其装机量同样达到320万千瓦。 天津北疆电厂,国投电力的贡献,拥有400万千瓦的装机。
3、万KW。我国最大的火电厂山,西大同第二发电厂,装机容量372万KW即3720MW,6台20万KW200MW机组,2台60万KW600MW机组,2台66万KW660MW机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发电煤耗bf发电煤耗是指统计期内每发一千。
4、我国目前最大的火电厂:山西大同第二发电厂,装机容量372万KW(即3720MW),6台20万KW(200MW)机组,2台60万KW(600MW)机组,2台66万KW(660MW)机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发电煤耗bf。发电煤耗是指统计期内每发一千瓦时电所消耗的标煤量。